投资,有时候是件让人操心的事情。笔者就曾有过因为股票、基金大跌,晚上琢磨风险收益和去留问题而辗转难眠的经历。
尽管大家彼此心里清楚投资应该着眼长期,但是在短期大幅波动中眼瞅着自己的账户资产快速缩水,实在很难做到心如止水。
最近,天弘基金联手网易发布的一份《当代基民睡眠状况报告》显示,当基金跌幅超过10%的时候,有22%的基民会失眠;当基金跌幅超过30%的时候,有57%的基民会失眠;而当基金跌幅超过50%的时候,有90%的基民会失眠。
其实,我不是一个人在失眠!对于广大个人投资者来说,再坚强的内心见识到满屏飘绿也会有触动。为了身心健康,与其坐“过山车”般心惊胆战,不如选择“养生”的投资体验。基于此,一类名为“固收+”产品顺势崛起。
“固收+”走俏一时
“固收+”基金正在呈现崛起的势头。根据基金二季报数据,截至2021年6月30日总规模为1.36万亿元,半年增长44%。由此可见,“固收+”基金在上半年,成为了广大投资者在震荡市中的避震之选。
“固收+”基金的概念其实很简单,主流是固收+权益,实现1+1>2的效果。
“固收+”基金首先要通过债券等固收资产博取基础收益,它投资债券时需要做到控制好风险,莫“踩雷”、为组合提供厚实的打底空间。在这一点上,基金公司的固收投研实力、优质债券的资源储备很重要。
“+”的部分是在固收基础上,拿出少部分资产投资股票等权益类资产。配置这部分权益资产目的是为了增厚收益。但如果出现像今年2月前后的大幅调整,想要让基金净值保持稳定,则十分考验基金经理的资产配置和风险防控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天弘基金旗下的“固收+”基金——天弘增强回报,圆满地做到了以上两点要求,不失为当下基民的“养生”选择。
天弘增强回报是一只定位攻守兼备、创造超额收益为目标的“固收+”基金。成立以来,它实现收益率30.15%,年化收益13.44%,近一年收益率16.57%,最大回撤-2.94%,远低于同类平均-6.04%。(数据来源:基金二季报,wind,已经托管行复核,数据截至产品成立来-2021.06.30)
具备如此高收益低回撤,天弘增强回报带给了持有人“养生”的收益体验,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好的口碑。
“养生基金”背后的实力
在各大基金公司争相布局“固收+”产品的当下,天弘增强回报能够脱颖而出,长期收益占据同类前10%;同时,回撤控制较好,彰显其独特的优势。
好业绩背后有好的基金经理。天弘增强回报由两位资深基金经理姜晓丽、张寓共同管理。
姜晓丽是四座金牛奖的获得者。她于2009年从中国人民大学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后,便加入天弘基金,现任天弘基金固收收益部、固定收益机构投资部、宏观研究部负责人。截至目前,姜晓丽已经扎根固收领域12年、任职基金经理9年。在长期投资研究生涯中,经历了证券市场多轮牛熊转换,在市场一记记重锤之下做到了在控制好风险的基础上获取了超额收益。
早在2009年,姜晓丽便开始任职债券研究员,研究信用债、交易信用债。彼时,中国信用债刚刚铺开。姜晓丽的从业生涯可以说是伴随着这个品种的发展而一路成长,期间她的交易模型和策略也在不断升级、进化。
相比个券选择 ,姜晓丽会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对收益率整体趋势的展望上,然后根据判断,来决定组合的久期长短。
在第二点方向判断上,姜晓丽十分注重宏观经济的变化,她认为:“一般情况下,当货币政策确认,债券市场就会剧烈反应。如果你跟央行同步确认货币政策的拐点,市场是不会给你机会的,所有人都会在那一刻猛烈砸盘,所以必须走在央行之前作出判断。”
多年的研究,让姜晓丽对宏观变化反应敏锐。2013年,在杠杆的作用下,融资和债务快速扩张,金融泡沫愈演愈烈。然而,当时间来到了2015年,当疾风骤雨式的监管风暴随后席卷了整个债券市场,在钱荒的重挫之下,悲观情绪蔓延,债券市场踏上漫漫熊途。姜晓丽通过对宏观市场的精准判断,成功躲过了这一次危机。她的代表作天弘永利债券不仅守住了牛市的成果,也扛过了熊市的暴击。
“过去十年时间里,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在宏观经济的研究上。”姜晓丽提到。